三极管低频放大电路 3极管放大电路
今天给大家聊到了三极管低频放大电路,以及3极管放大电路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本文目录一览:
三极管放大电路具体是怎么计算的?
三极管放大电路计算
一、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一)电路的组成:电源VCC通过RB1、RB2、RC、RE使晶体三极管获得合适的偏置,为三极管的放大作用提供必要的条件,RB1、RB2称为基极偏置电阻,RE称为发射极电阻,RC称为集电极负载电阻,利用RC的降压作用,将三极管集电极电流的变化转换成集电极电压的变化,从而实现信号的电压放大。与RE并联的电容CE,称为发射极旁路电容,用以短路交流,使RE对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不产生影响,故要求它对信号频率的容抗越小越好,因此,在低频放大电路中CE通常也采用电解电容器。
Vcc(直流电源): 使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向负载和各元件提供功率
C1、C2(耦合电容): 隔直流、通交流;
RB1、RB2(基极偏置电阻): 提供合适的基极电流
RC(集极负载电阻): 将 DIC DUC ,使电流放大 电压放大
RE(发射极电阻): 稳定静态工作点“Q ”
CE(发射极旁路电容): 短路交流,消除RE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二)直流分析:开放大电路中的所有电容,即得到直流通路,如下图所示,此电路又称为分压偏置式工作点稳定直电流通路。电路工作要求:I1 ?(5~10)IBQ,UBEQ 838电子
求静态工作点Q:
方法1.估算
工作点Q不稳定的主要原因:Vcc波动,三极管老化,温度变化稳定Q点的原理:
方法2.利用戴维宁定理求 IBQ
(三)性能指标分析
将放大电路中的C1、C2、CE短路,电源Vcc短路,得到交流通路,然后将三极管用H参数小信号电路模型代入,便得到放大电路小信号电路模型如下图所示。
1.电压放大倍数
2.输入电阻计算
3.输出电阻 Ro = RC
没有旁路电容CE时:
三极管放大电路低频工作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三极管,全称为半导体三极管,也称双极型晶体管、晶体三极管,是一种电流控制电流的半导体器件,其作用是把微弱信号放大成幅度值较大的电信号,也用作无触点开关。三极管是在一块半导体基片上制作两个相距很近的PN结,两个PN结把整块半导体分成三部分,中间部分是基区,两侧部分是发射区和集电区,排列方式有PNP和NPN两种。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是电子电路的核心元件。
OTL 功率放大器 典型的低频三极管放大电路.
其中由晶体三极管T1组成推动级(也称前置放大级),T2、T3是一对参数对称的NPN和PNP型晶体三极管,它们组成互补推挽OTL功放电路。由于每一个管子都接成射极输出器形式,因此具有输出电阻低,负载能力强等优点,适合于做功率输出级。T1管工作于甲类状态,它的集电极电流IC1由电位器RW1进行调节。IC1 的一部分流经电位器RW2及二极管D,给T2、T3提供偏压。调节RW2,可以使T2、T3得到合适的静态电流而工作于甲、乙类状态,以克服交越失真。静态时要求输出端中点A的电位 ,可以通过调节RW1来实现,又由于RW1的一端接在A点,因此在电路中引入交、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一方面能够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同时也改善了非线性失真。
当输入正弦交流信号Ui时,经T1放大、倒相后同时作用于T2、T3的基极,Ui的负半周使T2管导通(T3管截止),有电流通过负载RL,同时向电容CO充电,在Ui的正半周,T3导通(T2截止),则已充好电的电容器CO起着电源的作用,通过负载RL放电,这样在RL上就得到完整的正弦波。C2和R 构成自举电路,用于提高输出电压正半周的幅度,以得到大的动态范围。
低频信号放大电路工作原理
低频信号放大电路是利用具有放大特性三极管低频放大电路的电子元件,如晶体三极管,三极管加上工作电压后,输入端三极管低频放大电路的微小电流变化可以引起输出端较大电流的变化,输出端的变化要比输入端的变化大几倍到几百倍,这就是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
关于三极管低频放大电路和3极管放大电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三极管低频放大电路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