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1.1 电路11章ppt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电路1.1,以及电路11章ppt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汽车电路图,那个30,15,31,X 各表示什么
- 2、电路理想元件包括那些?
- 3、电工知识
- 4、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定律
- 5、1.1.7如图所示电路,求各元件的功率,并说明各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 6、汽车电路怎样才能很快的找出故障呢?
汽车电路图,那个30,15,31,X 各表示什么
1、30是代表常电电路1.1,蓄电池电源,由蓄电池直接供电。
2、31是代表地线,也就是搭铁线。
3、X是通过点火开关控制并且经过卸荷继电器的火线,通常是大功率用电器,即IG电。例如,雨刮,暖风,空调等设备。
4、15和x是点火开关的火线,一般是ON档电。
扩展资料电路1.1:
汽车电路图分为外线部分、内部连接部分、元器件部分、继电器/熔断器及其连接部分。
外线部分用粗实线在电路图中画出,集中在电路图的中间部分,每条线上都有导线的颜色及线径的标注。线段都有接线柱号或插口号表示其连接关系。
内部连接部分在图上以细线画出。这部分连接是存在的,但线路是不可见的。标示线路只是为电路1.1了说明这种连接关系。同时,使电路图更加容易被理解。
电器元件在电路图中是主体,在图中用框图辅以相应的标号表示。每一个元件都有一个代号,如A表示蓄电池;V7表示散热器风扇等。电器元件的接线点都用标号标出,标号在元件上可以找到。例如,起动机B,有两个节点,一个标号30,一个标号50。
电路理想元件包括那些?
在现代工业、农业、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及日常生活中电路1.1,广泛而又大量地使用着各种各样电路1.1的电气设备或电气装置,这些设备或装置实际上是由各种各样的电器元件或部件组成,并按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以达到使它们按照某种要求和规定进行工作的。各种电器元件及其连接方式就构成了实际电路。
实际电路种类繁多,但不管简单还是复杂,我们总可以对其从组成、功能等方面进行归类。从组成上讲,任何实际电路都由三部分组成。
1. 电源部分电路1.1:提供电能或电信号的电气装置,作用是向电路中其电路1.1他电器元件提供工作时所必须的电压、电流或功率;
2. 负载部分:消耗电能的电气装置,作用是将电源提供的电能转换成其电路1.1他形式的能量;
3. 连接部分:通常由金属导线组成,作用是将电源和负载连接起来使电路能正常工作。
从功能上讲,实际电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能量的产生、传输与转换
以电力的产生、传输和分配为例。发电厂(水电、火电、核电等多种形式的发电方式)首先利用各种电气装置将不同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然后利用输电线路将发电厂发出的电能传输到城市、乡村及所需要用到电能的地方,在那里再将电能分配到各个厂矿企业和千家万户,最终各个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光能、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二、信号的传递、变换与处理
以无线电通信为例。我们利用各种电气装置将声音、图像等转换成无线电信号,这个信号从能量上讲,远比电力系统小的多,无线电信号在大气层中传播,用户利用电气装置从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中重新将声音、图像等还原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对还原的信号进行适当的处理。
由于实际电气装置、设备和元件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其工作时的物理过程也很复杂,不便于一一进行分析,同时在电磁现象方面却又有着许多相同的地方。为了便于分析实际电路的主要特性和功能,须对实际电气装置或电器元件进行科学抽象,找出其主要的电磁特性,忽略其次要的电磁特性,经过这种抽象后的电器元件我们称之为理想元件,如同化学理论中的理想气体、力学理论中的理想刚体,它们都具有精确的数学定义,在一定的条件下,对由这些理想元件组成的理想电路进行分析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际电路工作时的状况相同或非常接近,可以对实际电路的工作状态进行理论上的预测。在电路理论中对实际电气装置或电路元件进行理论抽象后,常用的理想元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电阻元件
凡是在实际电路中消耗电能的电气装置或电器元件都可抽象为电阻元件,用R表示。
2.电容元件
凡是在实际电路中能储存电场能量的电气装置或电器元件都可抽象为电容元件,用C表示。
3.电感元件
凡是实际电路中能储存磁场能量的电气装置或电器元件都可抽象为电感元件,用L表示。
4. 电源元件
凡是在实际电路中能够提供电能的电气装置或电器元件都可抽象为电源元件,电源元件分为电压源和电流源,分别用Us和Is表示。
上述4种元件的电气符号分别如图1.1所示。
电路及其理论模型
对于抽象的理想元件模型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理想电路元件只是一种理想的元件模型,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2.不同的电气装置或电路元件,只要具有相同嘚瑟主要电磁性能,在一定条件下就可以抽象成相同的理想电路元件。
3.对同一个电气装置或电路元件在不同的条件下,它的理想模型也有不同的形式。
将千差万别、种类繁多的实际电气装置或电路元件抽象成理想元件或理想元件的组合是电路理论中的建模问题,模型建的复杂会造成分析计算的困难,模型建的简单会使分析计算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因此,电路理论的建模问题是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进行专门的研究。
电工知识
一 电工基础知识1. 直流电路1.1. 电路
1.1.1.
电路的定义: 就是电流通过的途径
1.1.2. 电路的组成: 电路由电源、负载、导线、开关组成
1.1.3. 内电路: 负载、导线、开关1.1.4. 外电路: 电源内部的一段电路
1.1.5. 负载: 所有电器
1.1.6. 电源: 能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设备
1.2. 基本物理量1.2.1 电流1.2.1.1 电流的形成: 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作有规则的定向运动就形成电流.1.2.1.2 电流具备的条件: 一是有电位差,二是电路一定要闭合.1.2.1.3 电流强度: 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来表示,基数值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计算公式为其中Q为电荷量(库仑); t为时间(秒/s); I为电流强度1.2.1.4 电流强度的单位是 “安”,用字母 “A”表示.常用单位有: 千安(KA)、安(A)、毫安(mA) 、微安(uA)1KA = 103A 1A = 103mA 1mA = 103uA1.2.1.5 直流电流(恒定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用大写字母 “I”表示,简称直流电.1.2.2 电压1.2.2.1 电压的形成: 物体带电后具有一定的电位,在电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位差,称为该两点的电压.1.2.2.2 电压的方向: 一是高电位指向低电位; 二是电位随参考点不同而改变.1.2.2.3 电压的单位是 “伏特”,用字母 “U”表示.常用单位有: 千伏(KV) 、伏(V)、毫伏(mV) 、微伏(uV)1KV = 103V 1V = 103 mV 1mV = 103 uV1.2.3 电动势1.2.3.1 电动势的定义: 一个电源能够使电流持续不断沿电路流动,就是因为它能使电路两端维持一定的电位差.这种电路两端产生和维持电位差的能力就叫电源电动势.1.2.3.2 电动势的单位是 “伏”,用字母 “E”表示.计算公式为 (该公式表明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能力)其中A为外力所作的功,Q为电荷量,E为电动势.1.2.3.3 电动势的方向: 由低电位移向高电位1.2.4 电阻1.2.4.1 电阻的定义: 自由电子在物体中移动受到其它电子的阻碍,对于这种导电所表现的能力就叫电阻.1.2.4.2 电阻的单位是 “欧姆”,用字母 “R”表示.1.2.4.3 电阻的计算方式为: 其中l为导体长度,s为截面积,ρ为材料密度1.3. 欧姆定律1.3.1 欧姆定律是表示电压、电流、电阻三者关系的基本定律.1.3.2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电路中通过电阻的电流电路1.1,与电阻两端所加的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称为部分欧姆定律.计算公式为 U = IR1.3.3 全电路欧姆定律: 在闭合电路中(包括电源),电路中的电流与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与电路中负载电阻及电源内阻之和成反比,称全电路欧姆定律.计算公式为 其中R为外电阻,r0为内电阻,E为电动势1.4. 电路的连接(串连、并连、混连)1.4.1 串联电路1.4.1.1 电阻串联将电阻首尾依次相连,但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连接方法.1.4.1.2 电路串联的特点为电流与总电流相等,即I = I1 = I2 = I3…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上电压之和,即 U = U1 + U2 + U3…总电阻等于负载电阻之和,即 R = R1 + R2 + R3…各电阻上电压降之比等于其电阻比,即 , , …1.4.1.3 电源串联: 将前一个电源的负极和后一个电源的正极依次连接起来.特点: 可以获得较大的电压与电源.计算公式为E = E1 + E2 + E3 +…+ Enr0 = r01 + r02 + r03 +…+ r0n1.4.2 并联电路1.4.2.1 电阻的并联: 将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并列连接起来的接法,称为电阻并联.1.4.2.2 并联电路的特点: 各电阻两端的电压均相等,即U1 = U2 = U3 = … = Un; 电路的总电流等于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之总和,即I = I1 + I2 + I3 + … + In; 电路总电阻R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即.并联负载愈多,总电阻愈小,供应电流愈大,负荷愈重.1.4.2.3 通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各自电阻成反比,即1.4.2.4 电源的并联:把所有电源的正极连接起来作为电源的正极电路1.1,把所有电源的负极连接起来作为电源的负极,然后接到电路中,称为电源并联.1.4.2.5 并联电源的条件:一是电源的电势相等电路1.1;二是每个电源的内电阻相同.1.4.2.6 并联电源的特点:能获得较大的电流,即外电路的电流等于流过各电源的电流之和.1.4.3 混联电路1.4.3.1 定义: 电路中即有元件的串联又有元件的并联称为混联电路1.4.3.2 混联电路的计算: 先求出各元件串联和并联的电阻值,再计算电路的点电阻值;由电路总电阻值和电路的端电压,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电路的总电流;根据元件串联的分压关系和元件并联的分流关系,逐步推算出各部分的电流和电压.1.5. 电功和电功率1.5.1. 电功1.5.1.1. 电流所作的功叫做电功,用符号 “A”表示.电功的大小与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及通电时间成正比,计算公式为 A = UIT =I2RT1.5.1.2. 电功及电能量的单位名称是焦耳,用符号 “J”表示;也称千瓦/时,用符号 “KWH”表示. 1KWH=3.6MJ1.5.2. 电功率1.5.2.1. 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功叫电功率,用符号 “P”表示.计算公式为 1.5.2.2. 电功率单位名称为 “瓦”或 “千瓦”,用符号 “W”或 “KW”表示;也可称 “马力.1马力=736W 1KW = 1.36马力
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定律
知识点:
1.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其方向;
2.电阻元件和电源元件;
3.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1.1 电路
电路就是一个为了完成某种功能而由一系列电气器件和导线按一定方式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这些功能比如:电能的传输、分配与转换;电信号的传输、分配与转换等。
电路一般由电源(或者信号源)、负载和中间环节三部分组成。其中电源(信号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或信号转换为电能或电信号的装置。负载是使用电能,将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装置。中间环节联接电源与负载之间,是传送、控制电能或电信号的部分。
电路的基本参数(物理量)
1.1.1 电流
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作有规则的定向运动,从而形成电流。
交流(AC):i=\frac{dq}{dt} \\ 直流(DC):I=\frac{q}{t} \\
方向:规定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大小用电流强度,来表示。
电流强度的单位:安(培),符号:A。
含义:如果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是1库仑(C),则该导体中的电流为1安(A)。 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
1kA=10^{3}A=10^{6}mA=10^{9}\mu A \\
电流的方向只有两种可能,课时在对实际电路进行分析时,我们事先往往并不知道电流的实际方向。
电流的参考方向:若任选某一方向作为电流的方向,在电路图中用箭头表示,并以这个方向来列电路方程、分析计算,那么这种人为规定的电流方向就称为电流的参考方向。
参考方向表示符号:
①双下标表示法,如图(c): i_{ab}=-i_{ba}
②箭头表示法,如图(a) 。
在规定参考方向后,电流就可以用一个代数量表示,即它不仅有数值,而且包含正、负 号。因此,只有参考方向选定之后,电流之值才有正负之分。再说一遍:电流为负,只是说明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并不是真的比零还小。
按参考方向分析电路得出的电流为正值(i0),表明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同。 反之,若得出的电流为负值(i0),则表明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如图(a)、(b)所示。
1.1.2 电压、电位及电动势
一、电压:电路中a、b两点间的电压为单位正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由a点转移到b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即
u_{ab}=\frac{dW}{dq} 或者U_{ab}=\frac{W_{ab}}{q}\\
方向:电压的方向是电位降低的方向。电压的单位:伏(特),符号:V。
常用单位:千伏(kV),伏(V),毫伏(mV)。
1kV=10^{3}V=10^{6}mV \\
在分析电路时,和电流一样,电压也要任意选定其参考方向。按照所选定的参考方向分析电路,得出的电压为正值(u0),表明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反之,若得出的电压为负值(u0),则表明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当元件的电流与电压参考方向一致时,称为关联参考方向,反之,则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电路中表示电压的参考方向的方法有三种,a、b两点间电压的参考方向
一是用箭头表 示;二是用“+”“-”符号表示;三是书写时用带双下标的字母 u_{ab} 表示,如图所示。
电压参考方向的表示方法
对一 个元件或一段电路上的电压参考方向和电流参考方向可以独立地任意选定。若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相同,则把电压和电流的这种参考方向称为关联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电压和电流关联参考方向
二、电位:
若任取一点o作为参考点,则由某点a到参考点o的电压 称为a点的电位,用 u_{a} 表示。
显然 u_{o}=0 ,也就是参考点的电位为零。
电压与电位的关系:a、b两点间的电压等于这两点电位之差,即
u_{ab}=u_{a}-u_{b} \\
三、电动势:
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电场力把单位正电荷由负极经电源内部移到正极所做的功。显 然,电动势的单位也是伏[特](V)。用符号 e 表示,即
e=\frac{dW_{s}}{dq} \\
通常规定电动势的实际方向是由电源的负极指向电源的正极。同电流和电压一样,在 电路中所标出的电动势的方向也是它的参考方向。
方向:电位升高的方向。
表示形式:常用正(+)极性表示电源的高电位,用负(-)极性表示其低电位。
电动势的单位:伏(特),符号:V。
电源端电压与电动势的关系
当电压和电动势的方向不随时间而变化时,称为直流电压和直流电动势;当电压和电动势的量值与方向都不随时间而变化时,称为稳恒直流电压和稳恒直流电动势,分别用符号U和E来表示。
1.1.3 电功率
电功率(功率):电能转换的速率,单位时间内转换的电能,即
p=\frac{dW}{dt}=ui \\
直流:P=UI \\
功率的单位:瓦(特),符号:W。
含义:元件端电压为1V,通过电流为1A时,则该元件吸收功率为1W。
常用单位:兆瓦(MW),千瓦(kW),毫瓦(mW)。
在关联参考方向下: P=UI 在非关联参考方向下: P=-UI
1.1.4 电能
定义从 t_{0} 到 t 时间内,电路吸收的电能(量)为
W=\int_{t_{0}}^{t}pdt \\ 直流时 W=P(t-t_{0}) \\
电能的单位:焦(耳),符号:J。
含义:1焦耳等于功率为1瓦的用电设备,在1秒内消耗的电能。工业现场,还采用千瓦小时(kWh)作为电能的单位。
1kWh=10^{3}W\times3600s=3.6 \times 10^{6}J \\
1.2 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
电路模型 实际电路
实际的电气元件外形千差万别,功能多种多样。组成电路的实际电气器件往往比较复杂(外形多样),功能多种多样,电磁现象、电磁性能多方面交织。为研究方便,我们要将实际的器件加以理想化,即只考虑起主要作用的某些电磁现象,而忽略其它现象。也就是我们使用理想电路元件和电路模型的概念。
电路模型是实际电路抽象而成,使用它近似地反映实际电路的电气特性。电路模型由一系列理想电路元件用理想导线连结而成。用不同特性的电路元件按照不同的方式连结就构成不同特性的电路模型,在称呼上我们仍然称为电路。
注意:电路分析的对象是电路模型,不是实际电路。
1.2.1 理想电路元件(简称电路元件):
电路元件的理想化(模型化):在一定条件下,突出元件主要的电磁性质,忽略其次要因素,把它近似地看作理想电路元件,这样便于对实际电路进行分析和用数学描述。
集总参数元件:每一种元件只表示一种基本电磁现象,并用一个准确的数学表达式来描述其基本电磁性能。用一个准确的数学表达式来描述其主要电磁性能的元器件就称为理想电路元件。
在任一时刻,集总参数元件具有如下约束:
1)从具有两个端子的理想元件的某一端流出的电流恒等于从另一端流入的电流;
2)两个端子间的电压值是完全确定的。
基本的电路元件有三类:
一、电阻元件:简称电阻,只表示消耗电能的二端元件。
二、电感元件:简称电感,反映电路周围存在着磁场而可以储存磁场能量的二端元件。
三、电容元件:简称电容,反映电路及其附近存在着电场而可以储存电场能量的元件。
由理想化的集总参数元件构成的电路模型,简称电路。
1.2.2 电阻元件
电压电流关系:伏安特性曲线。在 电压-电流(u-i )坐标平面上,表示元件电压电流关系(VCR)的曲线称为伏安特性曲线。
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
线性电阻:伏安特性曲线是通过原点的直线的电阻。
线性电阻
其表达式为 u=Ri 。以后如果不加特殊说明,所说的电阻都是线性电阻。
一、欧姆定律: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符号Ω 。
在关联参考方向下: u=Ri
u与i非关联参考方向
在非关联参考方向下: u=-Ri
二、电导:定义电阻的倒数称为电导。 G=\frac{1}{R} 单位是西门子(S)。
三、电阻的功率
在电压和电流的关联方向下,任何时刻线性电阻元件吸收的电功率为
P=Ri^{2}=Gu^{2} \\
焦耳定律:
电阻元件把吸收的电能转换成热能,即从 t_{0} 到 t 时间内,电阻元件消耗的电能为
1.2.3 理想电源元件
理想电源分为独立源和受控源。独立源分为独立电压源和独立电流源,简称电压源和电流源。
一、理想电压源
基本性质:
①电压是给定值或给定的时间函数,与流过的电流无关;
②电流是与相连的外电路共同决定的,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取决于外电路。
电压源的符号及伏安特性
实际直流电压源模型
U=U_{s}-R_{s}I \\ 实际直流电压源的伏安关系
实际电压源模型及伏安特性曲线
电源内阻R_{s}越小,就越接近于理想电压源。
二、理想电流源
基本性质:
①电流是给定值或给定的时间函数,与电压无关;
②电压是与相连的外电路共同决定的,在电流一定的情况下,取决于外电路。
电流源的符号及伏安特性
实际直流电压源模型
I=I_{s}-G_{s}U 实际直流电压源的伏安关系
实际电流源模型及伏安特性曲线
电源内阻R_{s}越大(电导越小),就越接近于理想电流源。
三、受控源
受控源:受电路中另一部分的电压或电流控制的电源,非独立的电源。 受控源是一个二端口元件,用菱形符号表示。 受控源有以下四种类型:
说明:
① 独立源与受控源的相同点:都可以对外电路作功。
② 独立源与受控源的不同点:独立源的输出量是独立的;受控源的输出量是不独立的。
1.3 电路中的基本概念
1.3.1 有载状态、开路和短路
将图所示电路中的开关S合上,电源与负载接成闭合电路,电路导通、是通路,即处于有载工作状态。
有载工作状态下,电路中的电流:设 R_{0} 为电源内阻,则负载电流
I=\frac{U}{R}=\frac{U_{s}}{R_{0}+R} \\
负载两端电压: U=U_{s}-IR_{0} \\
将上式两边乘以电流I,则电路中功率关系如下
UI=U_{s}I-I^{2}R_{0} \\
定义:电源输出功率 P_{s}=U_{s}I 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 P_{0}=I^{2}R_{0} 负载功率 P=UI
则: P=P_{s}-P_{0} \\
开路:若电路(或元件)的电阻为无限大,则当电压是有限值时,其电流总是零,这时称它为开路。
短路:若电路(或元件)的电阻为零,则当电流是有限值时,其电压总是零,这时称它为短路。
1.3.2 串联和并联:
一些二端元件首尾相连、中间没有分支时,这种联接方式称为串联;
一些二端元件的两个端子分别连在一起时,这种联接方式称为并联。
1.3.3 支路和结点:
一个或多个二端元件串联组成的分支称为一条支路。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连接点称为结点。如图1电路,有6支路,4个结点。
图1
1.3.4 回路和网孔:
由一条或几条支路组成的闭合路径称为回路。
平面电路图中,在回路内部不另含有支路的回路称为网孔。如图1电路,有6个回路,3个网孔。
为了用图论的办法去分析复杂电路,我们往往把有多个网孔的电路称作网络,有时网络和电路两个概念混用。
1.3.4 参考方向与关联参考方向
①在电路分析时,必须标注基本参数的参考方向。不标参考方向是没有意义的。
②参考方向一经标定,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就必须以此为准,不能变动。
③参考方向可以任意规定而不影响计算结果。
④电流和电压参考方向可以分别独立地规定。
⑤当元件的电流与电压参考方向一致时,称为关联参考方向,反之,则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1.3.5 等效电路
对外电路来说,如果两个二端网络(电路)N1和N2具有相同的伏安特性,我们就说N1和N2这两个网络等效。
需要说明的是:
1)等效是指对外电路来说是等效的。
2)两个等效网络的内部结构不见得是一样的。
3)等效具有传递性的。如果两个二端网络N1和N2等效,而二端网络N2又与N3等效,那么必有二端网络N1和N3等效。
将一个网络变换为与其等效的另一个网络的过程称为等效变换。
应用等效变换,可将一个结构较复杂的电路变换成一个结构较简单的电路,使电路的分析得以简化。
1.3.6 电气设备(电气元件)的额定值
工业用电设备或者家用电器中经常提到额定值的概念。在电路中的电气设备,它们的工作电压、电流、功率都有一个规定的安全、合理数值,这个 规定的安全合理 值就是电气设备的额 定值。
额定值一般包括额定电压 U_{N} 、额定电流 I_{N} 和额定功率 P_{N} 。电气设备或元件的额定值可以从设备铭牌和产品手册中查
1.1.7如图所示电路,求各元件的功率,并说明各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a、电压源吸收功率:p=10x5=50W,
电阻吸收功率:p=5平方x5=125W,
电流源发出功率:p=5x(10+5x5)=175W。
b、电流源发出功率:p=5x6=30W,
电阻吸收功率:p=6平方/3=12W,
电压源吸收功率:p=6x(5-6/3)=18W。
这是一个三极管稳压电路:电源经过偏置电阻Rc给电源开关管V1供电,使V1导通输出电压,R1,Rp,R2为输出取样电路,从Rp上取得输出的一部分电压加到V2的基极来控制V2的导通来改变V1基极电压,进而改变输出电压。电阻R和稳压管VDz为V2提供稳定的射极偏压。
扩展资料:
对工频电压直接整流-滤波后获得的直流电压,由开关管变为高频电压。后者经高频换流变压器变为一定的电压,再经高频整流-滤波以后给出所需的输出电压u0;开关管的工作受脉冲调制器和驱动放大器的控制。
当输出电压u0发生变化时,来自输出端的取样信号经比较电路产生误差信号,然后通过脉冲调制器来控制开关管的开关工作比,从而使直流变换器的输出保持稳定。
开关管是在饱和区断续工作的,所以功耗较线性电源的调整管为小,因而效率较高。大功率电力稳压器是有补偿变压器,调压器,控制电路,检测电路和操作电路组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稳压电路
汽车电路怎样才能很快的找出故障呢?
对于汽车线路故障检测方法:
1、比较换件法
这个是最死板的,即用新的或工作良好的配件,替代怀疑有故障的部件,察看故障现象是否发生变化或解决。
就好比在汽车上冷却液温度指示异常,又刚好没有诊断电脑,怀疑是水温传感器的问题时,我们就可用此方法。若换上新的传感器后,温度显示异常的现象消失,说明原传感器损坏。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需要有新或好的配件替代。
2、听声音检查法
就是通过某些电器总成件工作时(有时是瞬间)的声响状况,进行故障检查的方法。就好比,我们在检查继电器好坏时,可以听继电器的声音。如果有声音,说明继电器的控制线路没有问题。则时我们则去检查被控制的线路部分,这样可以给我们缩短很多的维修时间。
3、试灯检查法
现在的汽车上电子设备越来越多,我们应放弃以前的刮火试验的检查方法,采用试灯检查。
如电控风扇发生故障,对热敏开关进行检查时,可将试灯一端接通电源端子,另一端搭铁,试灯亮,说明电源正常,故障可能在热敏开关或风扇继电器等,若试灯不亮,则应检查风扇控制电路、保险装置等。试灯检查适用于各种电器设备和控制电路的电源检查。
4、短路检查法
即用导线直接给用电器供电。如起动机不转,可用导线短路起动机继电器的“电池”接柱,与“起动机”接柱,若起动机运转正常,说明起动机继电器损坏。另外,喇叭不响也可用此法检查。
5、逐段检查法:
汽车的某些较长的电路发生故障,可分几段(结合“试灯检查”的方法)检查,找出故障段。
6、触摸检查法:
用手触摸电器或电路接触部位,通过感受温度的不同来检查故障的方法。如起动机运转无力时,可用手触摸蓄电池接线部位的温度,温度若很高,说明接触不良。还有,用手触摸火花塞瓷体(发动机工作10min左右熄火),温度较低的火花塞工作不良。
7、仪表检查法:
电路1.1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电路11章ppt、电路1.1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电路1.1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