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控制二极管发光电路图 单片机控制二极管发光电路图纸
今天给各位分享单片机控制二极管发光电路图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单片机控制二极管发光电路图纸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单片机控制二极管发光电路图,怎么连,麻烦了,我是菜鸟
- 2、单片机P1.0控制点亮一个发光二极管的电路怎么接
- 3、请问各位,我要用单片机驱动一个发光二极管,(如图)
- 4、51单片机控制两个发光二极管的电路图 和程序
单片机控制二极管发光电路图,怎么连,麻烦了,我是菜鸟
这个程序相当简单单片机控制二极管发光电路图,按上面电路的接法单片机控制二极管发光电路图,当P0.0脚为低电平时,发光二极管才会被点亮。希望你能理解。
单片机P1.0控制点亮一个发光二极管的电路怎么接
电路如图接即可(去掉右边的按键和左边的电容):
一般单片机对LED灯的接法都是如此,因为单片机IO口的电流输出能力很弱,一般不使用单片机输出高电平驱动LED灯,一般使用灌电流的方法驱动,即,单片机输出低电平,吸收电流的方法。
请问各位,我要用单片机驱动一个发光二极管,(如图)
电路是正确的。
楼主这种电路,是在输出高电平的时候点亮二极管,就是给单片机加上了“拉电流”负载。
而一般的单片机,输出高电平时,并无输出电流的能力,所以需要外接“上拉电阻”来辅助。
发光二极管发光的电压较高,可以按照2V来计算,1K的上拉电阻,可以出现3mA的电流。
所以说,这个电路是正确的。
但是,输出低电平,不让二极管发光,1K的上拉电阻,就可以出现5mA的电流!
而且,这“更大的”电流全部灌入了单片机的引脚,虽未必烧坏,也是无谓的耗能。
从这个现象来看,这个电路并不够合理。
有可能的话,应该尽量采用“灌电流”的负载电路。
关于单片机引脚的输出驱动等问题,可见:
51单片机控制两个发光二极管的电路图 和程序
你 好!很高兴能为你回答!如有疑问可以联系!如图所示:在P1.0、P1.1端口上各接一个发光二极管L1、L2,使L1、L2在不停地一亮一灭,一亮一灭的时间间隔为0.2秒。
如图所示的石英晶体为12MHz,因此,1个机器周期为1微秒
机器周期
微秒
MOV
R6,#20
2个机器周期
2
D1:
MOV
R7,#248
2个机器周期
2 2+2×248=498 20×
DJNZ
R7,$
2个机器周期
2×248
498
DJNZ
R6,D1
2个机器周期 2×20=40 10002
因此,上面的延时程序时间为10.002ms。
由以上可知,当R6=10、R7=248时,延时5ms,R6=20、R7=248时,延时10ms,以此为基本的计时单位。如本实验要求0.2秒=200ms,10ms×R5=200ms,则R5=20,延时子程序如下:
DELAY:
MOV
R5,#20
D1:
MOV
R6,#20
D2:
MOV
R7,#248
DJNZ
R7,$
DJNZ
R6,D2
DJNZ
R5,D1
RET
(2).
输出控制
如图所示,当P1.0端口输出高电平,即P1.0=1时,根据发光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知,这时发光二极管L1熄灭;当P1.0端口输出低电平,即P1.0=0时,发光二极管L1亮;我们可以使用SETB P1.0指令使P1.0端口输出高电平,使用CLR P1.0指令使P1.0端口输出低电平。P1.1同理;
5.
程序框图
如图4.1.2所示
图4.1.2
6.
汇编源程序
ORG
START:
CLR
P1.0SETB
P1.1
LCALL
DELAY
SETB
P1.0CLR
P1.1
LCALL
DELAY
LJMP
START
DELAY:
MOV
R5,#20
;延时子程序,延时0.2秒
D1:
MOV
R6,#20
D2:
MOV
R7,#248
DJNZ
R7,$
DJNZ
R6,D2
DJNZ
R5,D1
RET
END
7.
C语言源程序
#include
AT89X51.H
sbit
L1=P1^0;sbit
L2=p1^1;
void
delay02s(void)
//延时0.2秒子程序
{
unsigned
char
i,j,k;
for(i=20;i0;i--)
for(j=20;j0;j--)
for(k=248;k0;k--);
}
void
main(void)
{
while(1)
{
L1=0;L2=1;
delay02s();
L1=1;L2=0;
delay02s();
}
}
关于单片机控制二极管发光电路图和单片机控制二极管发光电路图纸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单片机控制二极管发光电路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