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荡电路图 rc正弦波振荡电路图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振荡电路图,以及rc正弦波振荡电路图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用741运放构成的双电源RC振荡电路图
741型运放双列直插封装的俯视图如图2.H-1(a)所示。紧靠缺口(有时也用小圆点标记)下方的管脚编号为1振荡电路图,按逆时针方向振荡电路图,管脚编号依次为2振荡电路图,3,…,8。其中,管脚2为运放反相输入端,管脚3为同相输入端,管脚6为输出端,管脚7为正电源端,管脚4为负电源端,管脚8为空端,管脚1和5为调零端。通常,在两个调零端接一几十千欧的电位器,其滑动端接负电源,如图(b)所示。调整电位器,可使失调电压为零,
(a) (b)
图2.H-1 741型运算放大器的封装图
有关用NE555做的50HZ的振荡电路图
电场能达到最大,磁场能为零,回路中感应电流i=0。放电完毕(充电开始):电场能为零,磁场能达到最大,回路中感应电流达到最大。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通过线圈的电流,以及跟电流和电荷相联系的磁场和电场都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现象叫电磁振荡。
电场能在增加,磁场能在减小,回路中电流在减小,电容器上电量在增加。从能量看:磁场能在向电场能转化。电场能在减少,磁场能在增加,回路中电流在增加,电容器上的电量在减少。从能量看:电场能在向磁场能转化。在振荡电路中产生振荡电流的过程中。
扩展资料:
反馈型振荡电路是由含有两端口的射频晶体管两端口网络和一个反馈网络构成。如使用双极型晶体管或者场效应管构成的振荡电路采用在射频放大电路中引入正反馈网络和频率选择网络形成振荡电路。
负阻型振荡电路由射频负阻有源器件和频率选择网络构成,如使用雪崩二极管﹑隧道二极管﹑耿氏二极管等构成射频信号源。
在负阻型振荡电路中通常不出现反馈网络,而反馈型振荡电路必须包含正反馈网络。因此,反馈网络是区分两种类型振荡电路的标志。
通常反馈型振荡电路的工作频率为射频的中低端频段,负阻振荡电路的工作频率为射频的高端频段。负阻振荡电路更适合于工作在微波﹑毫米波等频率更高的频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振荡电路
怎么用三极管组成震荡电路。。求图和原理
单管LC自激振荡电路!
R1,R2,R3构成BG1振荡电路图的静态工作点!L,C1是谐振回路!C2是正反馈电容!C3是信号输出!
接通电源振荡电路图的瞬间LC回路里会产生充放电的衰减振荡电流信号!这信号通过C2在R2上形成反馈送达BG1的输入端!这信号被放大后送回LC回路以弥补被衰减的信号!这个振荡就能维持不断振荡电路图了!这就是自激振荡的原理!其中C2的大小很重要!太小不起振!太大电路阻塞!
振荡器的电路图
如图所示为考毕兹振荡器电路。它带一个基频率晶体,其频率为1499kHz,晶体SJT并接在电容C2、C3两端。射极分压电阻R2、R3提供基本的反馈信号,反馈受电容分压器C2、C3的控制。晶体SJT起振工作后输入给三极管VT基极l499kHz正弦波信号,由射极输出器VT输出,经耦合电容C4送入电位器RP输出。电阻R1把18V电压降压供给VT一个合适的偏置电压,适当调节电阻R1可使考毕兹振荡器工作在软激励状态。电阻R4、电容C5为专耦电路。调节电容C1,可将振荡器精密的微调在工作频率上。调节电位器RP,可改变振荡信号输出电平的大小。
元器件选择:电容Cl为5~20p,C2为51p,C3、C6为100p,C4为15p,C5为100μ/32V。电阻Rl为62kΩ,R2为300Ω,R3为2.4kΩ,R4为360Ω,1/2W,R5为15kΩ。电位器RP选4.7kΩ。三极管VT为3DGl20C,65≤β≤115。稳压二极管VD用2CW58。晶体SJT选用JA5B型-1499Hz。
振荡电路的作用是什么?
作用是产生交流电振荡,作为信号源。
LC 震荡电路作用?RC 震荡电路作用?
所以,它的作用就是将直流电能转变成交流电能。
振荡电路的基本组成就是:1、放大器;2、正反馈网络。 有以上电路组成的振荡电路一般输出的都是方波。要想产生正弦波,还要增加一个组成部分:选频网络。
选频网络可以用电感L 、电容C 组成,这就是LC 振荡电路;也可以用电阻R 、电容C 组成选频网络,这就是RC 振荡电路。
一般来说,LC 振荡电路适合产生较高频率(一般在高于几百千赫);而RC 振荡电路适合产生较低频率。
看图:这里的4个图,左边的两个是LC 振荡电路,右边的两个是RC
振荡电路。
振荡电路的用途和振荡条件分析 不需要外加信号就能自动地把直流电能转换成具有一定振幅和一定频率的交流信号的电路就称为振荡电路或振荡器。这种现象也叫做自激振荡。或者说,能够产生交流信号的电路就叫做振荡电路。
一个振荡器必须包括三部分:放大器、正反馈电路和选频网络。放大器能对振荡器输入端所加的输入信号予以放大使输出信号保持恒定的数值。正反馈电路保证向振荡器输入端提供的反馈信号是相位相同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振荡维持下去。选频网络则只允许某个特定频率 f 0 能通过,使振荡器产生单一频率的输出。
振荡器能不能振荡起来并维持稳定的输出是由以下两个条件决定的;一个是反馈电压 u f 和输入电压 U i 要相等,这是振幅平衡条件。二是 u f 和 u i 必须相位相同,这是相位平衡条件,也就是说必须保证是正反馈。一般情况下,振幅平衡条件往往容易做到,所以在判断一个振荡电路能否振荡,主要是看它的相位平衡条件是否成立。
振荡器按振荡频率的高低可分成超低频( 20 赫以下)、低频( 20 赫~ 200 千赫)、高频( 200 千赫~ 30 兆赫)和超高频( 10 兆赫~ 350 兆赫)等几种。按振荡波形可分成正弦波振荡和非正弦波振荡两类。
正弦波振荡器按照选频网络所用的元件可以分成 LC
振荡器、 RC 振荡器和石英晶体振荡器三种。石英晶体振荡器有很高的频率稳定度,只在要求很高的场合使用。在一般家用电器中,大量使用着各种 L C 振荡器和 RG 振荡器。 LC 振荡器
LC 振荡器的选频网络是 LC 谐振电路。它们的振荡频率都比较高,常见电路有 3 种。
( 1 )变压器反馈 LC 振荡电路
图 1 ( a )是变压器反馈 LC 振荡电路。晶体管 VT 是共发射极放大器。变压器 T 的初级是起选频作用的 LC 谐振电路,变压器 T 的次级向放大器输入提供正反馈信号。接通电源时, LC 回路中出现微弱的瞬变电流,但是只有频率和回路谐振频率 f 0 相同的电流才能在回路两端产生较高的电压,这个电压通过变压器初次级 L1 、 L2 的耦合又
送回到晶体管 V 的基极。从图 1 ( b )看到,只要接法没有错误,这个反馈信号电压是和输入信号电压相位相同的,也就是说,它是正反馈。因此电路的振荡迅速加强并最后稳定下来。
变压器反馈 LC 振荡电路的特点是:频率范围宽、容易起振,但频率稳定度不高。它的振荡频率是: f 0 =1 / 2π LC 。常用于产生几十千赫到几十兆赫的正弦波信号。 ( 2 )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
图 2 ( a )是另一种常用的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图中电感 L1 、 L2 和电容 C 组成起选频作用的谐振电路。从 L2 上取出反馈电压加到晶体管 VT 的基极。从图 2 ( b )看到,晶体管的输入电压和反馈电压是同相的,满足相位平衡条件的,因此电路能起振。由于晶体管的 3 个极是分别接在电感的 3 个点上的,因此被称为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
关于振荡电路图和rc正弦波振荡电路图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振荡电路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