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路文章正文

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 单片机的复位电路原理

电路 2022年12月02日 23:20 15 银路电子网

今天给各位分享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单片机的复位电路原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单片机复位电路工作原理

这种复位电路的工作原理是:通电时,电容两端相当于是短路,于是RST引脚上为高电平,然后电源通过电阻对电容充电,RST端电压慢慢下降,降到一定程度为低电平,单片机开始正常工作。

改进的复位电路如下:

 

在满足单片机可靠复位的前提下,该复位电路的优点在于降低复位引脚的对地阻抗,可以显著增强单片机复位电路的抗干扰能力。二极管可以实现快速释放电容电量的功能,满足短时间复位的要求。

谁能帮我分析一下单片机手动复位电路原理

单片机手动复位电路原理(以高电平复位为例)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

当按下S1按键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电容器C被短路放电,电源通过S1按键开关,直接加到RST(复位端),就是高电平直接送入RST,此时单片机进入“复位状态”。

当放开S1按键,电源开始对C电容器充电,此时,充电电流在电阻R上,形成高电平送到RST,单片机仍然是“复位状态”;稍后,充电结束,电流下降为0,电阻R上的电压也降为0,RST也降为低电平,单片机开始正常工作。

另外低电平复位,只是元件位置不同

,工作原理是相同的。

c51单片机复位电路的工作原理

如S22复位键按下时:RST经1k电阻接VCC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获得10k电阻上所分得电压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形成高电平,进入“复位状态”

当S22复位键断开时:RST经10k电阻接地,电流降为0,电阻上的电压也将为0,RST降为低电平,开始正常工作

扩展资料:

复位电路是一种用来使电路恢复到起始状态的电路设备,它的操作原理与计算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启动原理和手段有所不同。复位电路,就是利用它把电路恢复到起始状态。就像计算器的清零按钮的作用一样,以便回到原始状态,重新进行计算。

和计算器清零按钮有所不同的是,复位电路启动的手段有所不同。一是在给电路通电时马上进行复位操作;二是在必要时可以由手动操作;三是根据程序或者电路运行的需要自动地进行。复位电路都是比较简单的大都是只有电阻和电容组合就可以办到了,再复杂点就有三极管等配合程序来进行了。

单片机复位电路主要有四种类型:

(1)微分型复位电路:

(2)积分型复位电路:

(3)比较器型复位电路:

比较器型复位电路的基本原理。上电复位时,由于组成了一个RC低通网络,所以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的电压比负相端输入电压延迟一定时间.而比较器的负相端网络的时间常数远远小于正相端RC网络的时间常数。

因此在正端电压还没有超过负端电压时,比较器输出低电平,经反相器后产生高电平.复位脉冲的宽度主要取决于正常电压上升的速度.由于负端电压放电回路时间常数较大,因此对电源电压的波动不敏感.但是容易产生以下二种不利现象:

(1)电源二次开关间隔太短时,复位不可靠:

(2)当电源电压中有浪涌现象时,可能在浪涌消失后不能产生复位脉冲。

为此,将改进比较器重定电路,如图9所示.这个改进电路可以消除第一种现象,并减少第二种现象的产生.为了彻底消除这二种现象,可以利用数字逻辑的方法和比较器配合,设计的比较器重定电路。此电路稍加改进即可作为上电复位和看门狗复位电路共同复位的电路,大大提高了复位的可靠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复位电路

复位电路原理图

(1)复位电路之一。所示是微控制器中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的一种实用复位电路。电路中,A105是机芯微控制器集成电路,A101是主轴伺服控制和数字信号处理集成电路, A104是伺服控制集成电路。

微控制器实用复位电路之一

这一电路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的工作原理是这样:在电源接通后,+5 V直流电压通过电阻R216和电容C128加到集成电路A105的复位信号输入引脚⑨脚,开机瞬间由于电容C128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所以A105的⑨脚上是高电平,随着+5 V直流电压对C128充电的进行,⑨脚的电压下降。

由此可见,加到集成电路A105的复位引脚⑨脚上的复位触发信号是一个正脉冲。这一正脉冲复位信号经集成电路⑨脚内电路反相处理,使内电路完成复位。

重要提示

这一复位电路在使集成电路A105复位的同时,A1的⑥脚还输出一个低电平复位脉冲信号,分别加到集成电路A101的复位信号输入端16脚和集成电路A104的复位信号输入端①脚,使A101和A104两个集成电路同时复位。

(2)复位电路之二。所示是微控制器中的另一种实用复位电路。电路中, A1是微控制器集成电路,其42脚是电源引脚,33脚是复位引脚。

这一电路的工作原理是这样:在电源开关接通后,+5 V直流电压给集成电路A1的电源引脚42脚供电,当电源开关刚接通时,+5 V 电压还没有上升到稳压二极管VZ1 的击穿电压,所以VZ1处于截止状态,此时VT1管截止,这样+5 V电源电压经电阻R3加到VT2管的基极,使VT2管饱和导通,其集电极为低电平,即使集成电路A1的复位引脚33脚为低电平。

实用复位电路之二

随着 +5 V 电压升到稳定的 +5 V 后,这一电压使稳压二极管VZ1击穿,导通的VZ1和R1给VT1管的基极加上足够的直流偏置电压,使VT1饱和导通,其集电极为低电平,这一低电平加到VT2管的基极,使VT2 管处于截止状态,这样+5 V 电压经电阻R4加到复位引脚33脚上,使33脚为高电平。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电源开关接通后,复位引脚33脚上的稳定直流电压的建立滞后一段时间,这就是复位信号,使集成电路A1的内电路复位。

断电后,电容C1充到的电荷通过二极管VD1放掉,因为在电容C1上的电压为上正下负,+5 V 端相接于接地,C1 上的充电电压加到VD1上的是正向偏置电压,使VD1导通放电,将C1中的电荷放掉,以供下一次开机时能够起到复位作用。

(3)复位电路之三。所示是微控制器中的另一种实用复位电路。电路中, A1是微控制器集成电路,其41脚是电源引脚, 24脚是复位引脚,VZ002是稳压二极管,VT002是PNP型三极管。

51单片机复位电路图及原理

51单片机复位电路,可以用专门的看门狗芯片和电路。也可以用简易的RC延时电路,实现单片机复位。其原理是单片机上电后,其复位脚rst延时提供高电平,以实现复位。

单片机复位电路的原理是什么?

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你把这个电容想象成一个阻值可变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的电阻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就容易理解了。

电容充电过程中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复位电路中是有电流的。RST的电压就是分压电阻R的端电压。

在复位电路刚上电的时候,电容内部,正极的极板上的电子由于电场力的作用向正极移动,同时,负极上的电子向接负极的极板移动,有电子定向的移动,就产生了电流。所以一上电的时候,可以想象成此时电容就是个电阻值很低甚至为0的电阻。

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容两端的电压逐渐等于充电电源电压,当充电完成时,复位电路不再有电流流动。你可以理解为这个电容的“阻值”从0到了无穷大,最终(充电完成时)近似于开路(隔直流了),此时RST端又被电阻R接地下拉到0V。

所以,充电过程中,RST端的电压是从VCC逐渐降低到0的。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和单片机的复位电路原理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

发表评论

抹茶交易所Copyright www.xjyinlu.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2005-2023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为个人学习、研究、欣赏使用。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