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3907电路 uc3823经典电路
今天给大家聊到了uc3907电路,以及uc3823经典电路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本文目录一览:
- 1、做了一个UC3843的boost电路,却不正常。。郁闷啊,求解答
- 2、开关电源并联使用时,有没有一种芯片可以实现开关电源的输出电流按任一比例输出啊?
- 3、这个电路通过UC3906芯片给12V的铅蓄电池充电,请问这里面电阻的参数应该如何选择啊?谢谢大家了!
- 4、UC3843BN各引脚功能及外围电路
- 5、什么是现代电源
- 6、UC3843的7脚供电压只有8.29V怎么办?
做了一个UC3843的boost电路,却不正常。。郁闷啊,求解答
正常现象,因为基准是2.5V,在芯片看来,输出电压只要超过2.5V就是太高了,必定彻底关断开关管,于是电路把输入电压直通出去。
想把输出电压升高,必须对输出电压分压取样,例如想要25V输出,至少要用10:1的分压器,把25V降为2.5V送2脚。这样,只要输出不足25V,送2脚的电压一定不到2.5V,芯片与参考基准2.5V比较后,判断它偏低了,就会开大脉宽增加输出。
开关电源并联使用时,有没有一种芯片可以实现开关电源的输出电流按任一比例输出啊?
均流分电压模式和电流模式。可以通过设定采样比例实现期望。
UC3902,UC3907或是用运放搭电路。网上有资料。
这个电路通过UC3906芯片给12V的铅蓄电池充电,请问这里面电阻的参数应该如何选择啊?谢谢大家了!
RS =0.5 Ω、RD=1.2kΩ、R1 =68.1k Ω、R2 =22.6k
Ω、R3 =47kΩ、R4 =348kΩ、R5 =82kΩ、R6 =1kΩ、R7 =1kΩ
UC3843BN各引脚功能及外围电路
UC3842BN各引脚功能简介如下:
①1脚COMP是内部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通常此脚与2脚之间接有反馈网络,以确定误差放大器的增益和频响。
②2脚FEED BACK是反馈电压输入端,此脚与内部误差放大器同向输入端的基准电压(一般为+2.5V)进行比较,产生控制电压,控制脉冲的宽度。
③3脚ISENSE是电流传感端。在外围电路中,在功率开关管(如VMos管)的源极串接一个小阻值的取样电阻,将脉冲变压器的电流转换成电压,此电压送入3 脚,控制脉宽。此外,当电源电压异常时,功率开关管的电流增大,当取样电阻上的电压超过1V时,UC3842就停止输出,有效地保护了功率开关管。
④4脚RT/CT是定时端。锯齿波振荡器外接定时电容C和定时电阻R的公共端。
⑤5脚GND是接地。
⑥6脚OUT是输出端,此脚为图滕柱式输出,驱动能力是±lA。这种图腾柱结构对被驱动的功率管的关断有利,因为当三极管VTl截止时,VT2导通,为功率管关断时提供了低阻抗的反向抽取电流回路,加速功率管的关断。
⑦7脚Vcc是电源。当供电电压低于 +16V时,UC3824不工作,此时耗电在1mA以下。输入电压可以通过一个大阻值电阻从高压降压获得。芯片工作后,输入电压可在+10~+30V之间波动,低于+10V停止工作。工作时耗电约为15mA,此电流可通过反馈电阻提供。
⑧8脚VREF是基准电压输出,可输出精确的+5V基准电压,电流可达50mA。
UC3843BN外围电路有四种。
外围电路图示: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什么是现代电源
《现代电源技术》主要论述uc3907电路了基本uc3907电路的DC/DC变换器、隔离型DC/DC变换器、软开关变换器的工作原理、高频开关电源中的磁元件(包括高频变压器和电感器)的设计方法、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高频开关电源的并联运行技术uc3907电路,同时介绍了几种常用PWM控制芯片及其应用。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什么是开关变换器和开关电源 1.1.1?开关变换器和开关电源 1.1.2 稳压电源的概念 1.1.3 串联调整的线性稳压电源 1.1.4 开关式稳压电源 1.2 DC/DC变换器的分类 1.3 DC/DC变换器主回路使用的元件 1.3.1 开关器件 1.3.2 电感 1.3.3 电容 1.4 直流开关电源的特点、应用及其发展 1.4.1 开关电源的特点与应用 1.4.2 对直流开关电源的要求 1.4.3 开关电源的发展 第2章 基本的DC/DC变换器 2.1 Buck变换器 2.1.1 Buck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2.1.2 Buck变换器的设计 2.2 Boost变换器 2.2.1 Boost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2.2.2 输出输入电压关系 2.2.3 Boost开关变换器的设计 2.3 Buck-Boost变换器 2.3.1 Buck-Boost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2.3.2 输出输入电压关系 2.3.3 Buck-Boost开关变换器的设计 2.4 Cuk变换器 2.4.1 Cuk变换器工作原理 2.4.2 输入输出电压关系 2.4.3 Cuk变换器的设计 第3章 隔离型DC/DC变换器 3.1 ?离型Buck变换器--单端正激变换器 3.1.1 隔离型Buck变换器--单端正激变换器的构成 3.1.2 单端正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3.1.3 正激变换器的设计 3.2 隔离型Buck-Boost变换器--单端反激变换器 3.2.1 隔离型Buck-Boost变换器的构成 3.2.2 单端反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3.2.3 单端反激式开关变换器的3种工作状态 3.2.4 单端反激式开关变换器的设计 3.3 单端变压隔离器的磁通复位技术 3.4 带隔离的Cuk变换器 3.4.1 隔离型Cuk变换器的构成 3.4.2 隔离型Cuk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3.4.3 隔离型Cuk变换器的设计 3.5 双管正激式DC/DC变换器 3.6 推挽变换器 3.6.1 推挽式变换器的构成 3.6.2 推挽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3.6.3 推挽式变换器的设计 3.7 全桥变换器 3.7.1 全桥变换器的构成 3.7.2 全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3.7.3 缓冲器的组成及作用 3.8 半桥变换器 3.8.1 半桥变换器的构成 3.8.2 半桥变换器工作原理 3.8.3 桥式分压电容器的选择 3.8.4 偏磁现象及其防止方法 3.8.5 直通的可能性及其防止 3.9 双倍磁通效应及软启动 3.9.1 双倍磁通效应 3.9.2 软启动线路 第4章 开关电源中的高频磁元件设计 4.1 磁性材料的概述 4.1.1 磁元件在开关电源中的作用 4.1.2 磁元件设计的重要意义 4.1.3 磁性材料的磁化 4.1.4 磁性材料的基本特性 4.2 磁性材料 4.2.1 磁芯磁性能 4.2.2 磁芯的分类 4.3 高频?压器设计方法 4.3.1 变压器设计一般问题 4.3.2 变压器设计基本步骤 4.3.3 高频变压器设计 4.4 电感器和反激变压器的设计 4.4.1 应用场合 4.4.2 损耗和温升 4.4.3 磁芯 4.4.4 电感计算 4.4.5 电感设计 4.4.6 反激变压器设计 第5章 软开关变换器 5.1 概述 5.1.1 功率电路的开关过程 5.1.2 软开关的特征及分类 5.2 准谐振软开关变换器 5.2.1 零电流谐振开关 5.2.2 零电压谐振开关 5.2.3 零电流开关准谐振变换器 5.2.4 零电压开关准谐振变换器 5.2.5 多谐振开关 5.2.6 多谐振变换器 5.3 PWM软开关变换器 5.3.1 零开关PWM变换器 5.3.2 零转换PWM变换器 5.4 移相控制ZVS-PWM全桥变换器 5.4.1 移相控制ZVS-PWM全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5.4.2 移相控制ZVS-PWM全桥变换器软开关实现条件 5.4.3 移相控制ZVS-PWM全桥变换器的占空比丢失 5.4.4 移相控制ZVS-PwM全桥变换器?优缺点分析 5.5 移相控制ZVZCS-PWM全桥变换器 5.5.1 变压器原边加饱和电感和隔直电容的ZVZCS-PWM变换器 5.5.2 滞后桥臂串堵塞二极管的ZVZCS全桥变换器 5.5.3 副边采用有源箝位的ZVZCS全桥变换器 5.5.4 副边带无源箝位电路的ZVZCS全桥变换器 5.5.5 与滤波电感耦合的辅助绕组构成辅助电路的ZVZCS全桥变换器 第6章 开关稳压电源的控制电路 6.1 CW3524脉冲宽度调制器 6.1.1 CW3524的引脚功能 6.1.2 CW3524的应用电路 6.2 CW3525A型脉冲宽度调制器 6.3 TL494型脉宽调制器 6.3.1 TL494管脚功能 6.3.2 TL494工作原理 6.3.3 TL494的特点 6.3.4 TL494的应用 6.4 UC3846/3847电流控制型脉冲宽度调制器 6.4.1 UC3846/3847的管脚功能 6.4.2 UC3846/3847的工作原理 6.4.3 UC3846/3847的应用 6.5 UC3842/3843电流控制型脉冲宽度调制器 6.5.1 UC3842/UC3843的管脚功能 6.5.2 UC3842/3843的工作特性 6.5.3 UC3842/3843的应用 6.6 相移脉冲宽度调制器谐振控制器 6.6.1 UC38 75的管脚功能 6.6.2 UC3875的工作特性 6.6.3 UC3875的应用电路 6.7 开关电源中常用的光电耦合器 6.7.1 光电耦合器的种类 6.7.2 光电耦合器的基本特性 6.7.3 光电耦合器在开关电源中的应用 第7章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7.1 概述 7.1.1 功率因数校正概述 7.1.2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分类 7.2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基本原理及其控制方法 7.2.1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工作原理 7.2.2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控制方法 7.3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集成控制芯片 7.4 基于UC3854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7.5 软开关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7.6 单级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7.6.1 典型的单级PFC变换器 7.6.2 单级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7.6.3 常见的单级PFC变换器电路拓扑 第8章 开关电源的并联运行 8.1 概述 8.2 开关电源并联系统的均流方法 8.2.1 外特性调节法 8.2.2 主从控制均流法 8.2.3 外部控制均流法 8.2.4 平均电流自动均流法 8.2.5 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法 8.2.6 热应力自动均流法 8.3 基于UC3907的可并联运行的开关电源 8.3.1 负载均衡控制器UC3907
UC3843的7脚供电压只有8.29V怎么办?
更换完外围损坏的元器件后,先不装开关管,加电测uc3842的7脚电压,若电压在10-17v间波动,其余各脚也分别有波动的电压,则说明电路已起振,uc3842基本正常;若7脚电压低,其余管脚无电压或不波动,则uc3842已损坏。
在uc3842的7、5脚间外加+17v左右的直流电压,若测8脚有+5v电压,1、2、4、6脚也有不同的电压,则uc3842基本正常,工作电流小,自身不易损坏.它损坏的最常见原因是电源开关管短路后,高电压从g极加到其6脚而致使其烧毁.而有些机型中省去了g极接地的保护二极管,则电源开关管损坏时,uc3842和g极外接的限流电阻必坏.此时直接更换即可。
均与uc3843(ka3843)相差甚远,因此,它们之间是不能直接代替的,这一点在维修工作中必须要注意。
一点补充:3842系列和3843系列在启动电压和关闭电压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前者的启动电压为16v,关闭电压为10v;后者的启动电压为8.5v,关闭电压为7.6v。这两个系列的ic不能直接代换。如确有必要用后者代换前者时,要对电路加以改造方可。
参考资料
电压.个人图书馆[引用时间2018-1-21]
关于uc3907电路和uc3823经典电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uc3907电路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